bet365返水多少服务的困境未成年人多为监护缺失、家境贫困等类型,他们在环境适应、城市融合、综合素质、生活阅历等各个方面表现良莠不齐。2016年,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项目服务为依托,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救助和服务各类困境未成年人5000余人次。
一、我市的主要做法
(一)动态监测预防,织牢社会保护安全网
1、以社区为基础,实施动态监测。把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纳入常德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重要内容,结合“完美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把社区(村居)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网格为依托,准确搜集基础数据,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发现未成年人的各类问题。社区居民发现困境未成年人亦可向社区报告,通过“智慧城管”信息终端进行事件上报,进入市数字化城管事件处理流程。通过全面普查,主城区共筛查出困境未成年人1520人。试点以来,通过动态监测,对1520人中的50多名一二三四级困境未成年人风险等级进行了重新定位。将21名动态排查出的困境未成年人纳入了新的服务计划。
2、以社工为支撑,定期回访个案。由社工对搜索发现的400多个普通个案定期进行电话或入户回访,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更新服务对象需求;对于监护缺失、流动留守等重点个案社工必须每月家访1次,降低安全风险。今年6月,社工在家访时发现案主由于母亲疏于监管,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产生了厌学情绪并有逃学的倾向。社工及时调整介入策略与方法,邀请案主及其母亲参加团体辅导,通过多次亲子互动活动增进孩子与母亲的感情,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由于及时介入,案主打消了逃学外出务工的念头,监护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该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3、以中心为主体,实行包保责任制。对50个重点个案实行包保责任制,从分管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人分配一定数额的重点服务对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对重点个案的监测预防与转介帮扶。以“中心工作人员+社工”的形式,为重点个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链接,确保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二)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机构信息化建设
1、引入智慧城管系统推行数字救助。为了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效率,深化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我站投入近百万元建设了流浪乞讨人员数字化救助平台和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平台,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纳入“智慧城管”系统,实行数字化救助。利用“智慧城管”系统,对城区街面进行全域可视化巡查,进行主动救助。同时,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派遣的实时更新事件实现快速响应,出动流动救助车,按图索骥,在规定时限内处理好现场的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救助管理工作水平,补缺了救助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大幅度提升了临时性的夜间救助、恶劣天气等特殊时期的救助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了人财物救助资源的合理配置。
2、开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专线。去年9月我站开通了集热线接听、平台受理、转介处置、个案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热线。目前已经升级成为“12345市长热线”的子平台,能够与“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妇联“96580”服务热线、司法“12348”法律援助热线等部门热线进行联网运行,热线实行分类交办、快速处置、及时回复,争取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结果。自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听各类电话200余个,办结率达95%以上。
3、研发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和互联网的跨界创新成果,建成结构优化、运行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构,既是大数据时代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势所趋。我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系统,以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为方向,将接案、预估、制定计划、成效评估、结案等主要工作统一于一个平台下,并依据工作范围设定权限,实现与多个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医院直接对接,建立部门(机构)对接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
(三)提供精细服务,优化未保项目设计
1、三社联动塑造精品服务项目。为了让服务落地社区,实现服务零距离,我们决定开展“青苗学堂”和“360安全防护”2个子项目。“青苗学堂”项目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社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学习辅导、临时监护、亲子沟通、城市融合教育、情绪心理疏导、社区参与等多项服务,协助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培养生活技能,建立内在的动力,获得良好成长的机会和空间。“青苗学堂”项目被纳入我市完美社区建设“七个一”服务试点品牌。“360安全防护”项目针对全市监护缺失家庭中缺乏安全教育引导及日常安全监督的困境未成年人,通过个案、小组、宣教活动为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增能,以宣传倡导促进社会关注度及保护意识的提升,让监护缺失困境未成年人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需求导向为主提供精准服务。针对筛查出来的一些具有心理障碍、生活困难、虐待、性侵害风险或潜在隐患的困境未成年人,及时启动干预保护措施。一是提供监护支持。对64名经济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每月发放200-350元不等的临时生活救助金和住房补贴或者帮助其链接社会资源开展一对一帮扶。同时开展亲子类主题活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协助监护人掌握科学的育儿态度、知识以及技能。对于就地安置贵州籍流浪未成年人,指定临时监护人,负责收集动态信息,负有报告义务。二是探索监护替代。对于不适合或暂时无能力养育儿童的家庭,一方面由站内提供类家庭服务,临时监护未成年人,由专人负责服务对象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服务开展困境未成年人托养服务。三是重视个人成长。除了在节假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外,今年我们还开办了周末课堂,涵盖了课业辅导、手工制作、音乐绘画、播音主持、计算机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多项服务内容。试点以来,共为500多名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了监护指导、社会救助、慈善救助、心理疏导、教育矫治、技能培训、兴趣培养等服务,社会反映良好。
3、强化评估树立质量管理意识。构建政府部门、服务对象、专业机构等协同配合的服务评估模式,是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向职业化、专业性、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起,我们积极与深圳市最前沿的社工服务评估机构—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合作,从运营基础、服务管理、成果验收等多个维度对引入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并建立起了以“全程监管与评估”为特征、过程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通过采取第三方独立评估的方式,树立了良好的项目质量管理意识,加强了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应用,促进了项目的规范化运营与健康成长,提升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水平。
二、面临的困难
1、机构工作力量薄弱
我市困境未成年人工作由市救助管理站加挂的“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具体承办,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无独立机构,无独立人员编制。目前中心仅3名工作人员,且缺少专业社工人才和社工管理人才,力量缺乏较为严重。迫切需要将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行机构定级,并建立独立的人员编制体系,增添未成年保护专业力量。
2、资源整合亟待加强
困境未成年人致困成因复杂,迫切需要政府牵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多方面的专业力量和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目前主要存在着职能部门联动作用发挥不够、评估转介、个案管理、信息反馈等机制不顺畅、难以发挥系统性的帮扶作用等问题。
3、社会保护体系尚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购买服务环境尚待优化。本市依法登记成立的社工机构仅3家,承接项目的仅仅只有1家,且成立时间较短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二是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内容、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以及工作标准化建设等还有待完善。
bet365返水多少
2016年11月18日